說起「義工」與「銀髮族」的關係,不少人都會先入為主,覺得「銀髮族」是屬於被幫助的一方;其實不少長者都積極參與義務工作,為有需要的人士出心出力,服務種類更多不勝數,教年輕人替長者剪髮的「齡活大使」Agnes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短髮、架著眼鏡的Agnes,看起來有種硬朗的感覺,她退休前是從事園藝管理,之後都有做義工,開始教年輕人剪頭髮,純屬偶然,「退休之後就參加了賽馬會齡活城市計劃成為『齡活大使』,當時地區計劃『耆青共樂FunFunFun』活動的負責人跟我聊天說,他們想要教年青人剪髮,但剛好缺人,就問我可不可以擔任導師的助手,我便答應了。」
教導剪髮技巧 學習與年輕人相處
找Agnes當助手是不是有甚麼特別的原因,如曾經當過髮型師,或是有執業資格證明?她笑著搖頭,再說道,「我兒子從出世起,到他快30歲,頭髮都是我親手剪,之前我都會自己剪頭髮。」難怪「耆青共樂FunFunFun」活動會請Agnes幫忙,她2018年加入擔任助手,後來還因為人手不足,轉為擔任導師,教導一班年輕人剪頭髮,從基本開始教起,到他們能成功修整髮型為止。
Agnes跟年輕人的年齡差距大,觀點、角度難免會也有所不同,「近年的年輕人多數較害羞和內斂,就連用剪刀、電動理髮器等都帶點緊張。」偶然會遇上缺乏動力的年輕人,Agnes就會跟他們細數學會剪髮的優點,「最大的優點是可以省錢,因為需要修剪頭髮時可以自己出手,有時髮型師替你剪髮,可能不合心意,自己懂得剪就不用靠別人。」
以對話化解分歧 盼帶年輕人踏出第一步
遇上意見分歧, Agnes總會先將自己的意見告訴年輕人,「例如現在的年輕人都很喜歡整齊的瀏海,而我就會建議剪碎瀏海,再讓他們想想看起來會不會更自然?」遇上激烈討論,Agnes會平心靜氣地跟年輕人講話,如果講不通,Agnes就會待他先冷靜下來。見年輕人為長者剪髮,成品似模似樣,得到長者讚賞,不但當事人覺得很開心,作為導師的Agnes亦會感到很欣慰。 Agnes解釋看到現在部份年輕人欠缺清晰方向、沒有勇氣踏出第一步,「很希望能夠給他們鼓勵和提點,『只要你願意嘗試,便是學到新知識、新科技,你都可以成功』,為他們加添信心。」
講解何謂「有機」 助人治癒心靈
除了傳授年輕人剪髮的知識和技巧之外,Agnes亦有參與其他不同的義務工作,例如為獨居長者進行家居維修、傳授園藝知識,「經常都聽人提起『有機』,只要說那件東西是有機,就可以賣得很貴,但實際上幾乎沒有人確實知道甚麼為之『有機』。」跟社福機構商量過後,就決定舉辦「有機」講座,解釋何謂有機,反應非常不俗,於是機構又再次邀請她去主持講座。
Agnes不止希望將正確的資訊帶給參加者,還想傳遞一個訊息,「長者獨居時,有時會很不開心,即使是普通人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希望他們能夠透過學習、進行『有機耕作』的時候找到樂趣,從中改善他們的心理狀況,治癒他們的心。」事實上有一種名為「園藝治療」的治療方法,是指利用植物和園藝活動來幫助人們走出心理障礙,從而改善身心健康。雖然Agnes不是專業的治療師,但深信參加者透過活動,都能夠提升他們的心理健康。
做義工 不求回報
Agnes認為做義工,不只是幫人,同時會幫到自己,只要她看到合適的義工活動,都會報名參加。義工經驗豐富的Agnes,分別跟年輕人和長者合作過,覺得兩者都有各自的優點。例如只要年輕人願意做,效率會很高,很快就可以完成手頭上的工作;而長者做義工,多數都很有心去做。
Agnes認為無論擔任任何義工,最重要的是有一顆願意幫助別人的心,不要怕「蝕底」,「老實說我一直都覺得,付出有回報不是必然的事。」她鼓勵一些剛剛退休、體力良好的年輕長者去做義工,「經常困在家裡對身心不好,做義工不但可幫人,同時又可以讓自己與人多接觸。」
從工作崗位退下來,我們會稱之為「退休」。其實即使不再工作,長者也可退而不休,嘗試做義工,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從中或會找到另一種意義。
變身長者義工的途徑
計劃/服務 | 機構 | 主要內容 | |
| 義務工作發展局 | 「行義香港」(V-HK)由義務工作發展局推出,提供一站式的義工登記、招募、配對及管理服務。有興趣人士可報名參加各類型義工服務及培訓課程;欲發揮專門技能的人士,更可加入專才義工網,實踐行義生活,豐富體驗,共建關愛和諧社會。 | |
| 社職 | 市民包括長者可以按照個人喜好,搜尋由非牟利機構發佈並適合自己的義工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