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宇安全很重要,而建築材料是確保建築物質量的重要一環。建材測試正是為建築物安全把關,保障用家的生命安全。
邱卓安(阿安)大學畢業後投身建造業,其後轉職負責建材的測試工作,現於The Lab (Asia) Limited任職高級工程師,並從工作中產生自豪感。
對建築材料感興趣 工作加深行業認識
阿安大學主修物料工程,當時期望日後可學以致用。「讀書時期,我對檢測和認證行業認識不多,真正接觸到這個範疇是工作後的事。」
阿安畢業後於一間建築顧問公司擔任見習/助理工程師,主要負責為土木工程項目及建築物結構材料進行狀態評估和安排測試。「我當時需要安排不同的測試項目,才知悉建材測試範圍十分廣泛,亦發現自己對不同建材的特性產生興趣。」
穿梭工地與辦公室 泥土也有不同測試
許多人或只關注一座大樓的用料是否堅固,未必留意到泥土對於上蓋建築物結構有重要的影響。阿安現時主要負責土壤測試,從根本守護建築物安全。「興建任何建築物之前,工程師要評估泥土特性和狀態,考慮泥土對結構安全會否有影響。」土壤成份變化多端,讓泥土測試工作更具挑戰性。他笑言:「行山期間都不自覺會分析沿路泥土的狀態,思考上面可以興建甚麼建築物,而無安全上的顧慮。」
阿安負責的測試工作大都在實驗室進行,但有時亦需要安排到地盤考察、取樣本。他表示,實地考察視乎客戶需要及成本效益,例如為測試土壤密度,有機會要在工地挖掘數以百計的洞口,以進行填沙測試,測試人員到場參與有助加快流程。
除了填沙測試外,混凝土坍塌測試亦常見於地盤,用於檢查混凝土流質程度。阿安指:「流質不足的混凝土中間會有空洞影響結構,而整個檢測過程要在一至兩小時內完成,避免混凝土乾透。」或許有很多人聽到要在工地工作而卻步,阿安卻很享受在此工作。他認為,地盤有許多事物可供探索,而且可見證上蓋建築物從無到有的階段,覺得非常有趣。
對工作感到滿足 享受從零開始
測試工作需要處理多個樣本,經過一定程序,惟人手紀錄結果無疑偶有出錯,阿安有機會參與了公司開發紀錄檢測結果的自動化程式。「開發期間,我主要向程式員同事講解檢測流程,然後處理使用者介面、除錯等工作。」他續指,公司部分儀器現可直接傳輸數據到電腦系統內,可減省人手處理不斷重複的工作。「雖然開發過程需時,但此程式最終提升了工作效率,我相信檢測紀錄結果自動化也是大勢所趨。」
除公司數碼化外,阿安也當上本港重要基建的「開荒牛」。「最深刻的工作相信是機場三跑工程,當時公司投得了一些相關檢測工作,為了減省運輸時間和成本便在三跑人工島上搭建臨時實驗室。」阿安憶述三跑地盤起初甚麼都沒有,猶如沙漠,眾人要一手一腳建立實驗室設施,提供不同建材的檢測服務,協助三跑工程順利完成。「目睹新跑道現時有飛機升降,感覺自己有份建立一個新時代,有種難以言喻的自豪感。」
基礎建設持續不斷 建材檢測前景可觀
「即使三跑工程已經完成,但周邊仍有新登機大堂、商場及連接交通系統等建設在進行中,相信還有約十年工程期,建材的檢測量十分龐大。」阿安指出,除三跑周邊工程外,本港新的基礎建設依然不斷,認為建材測試業機會處處。
作為過來人,阿安呼籲同學們投身職場前要了解自己的興趣,而打算投身建材檢測業的年輕人可參觀不同企業的實驗室,並搜集資料,了解工作內容。他相信,建材檢測業在香港大有發展空間,前景光明。
未來,阿安會繼續專注於建材測試工作,並打算進修。「我希望在不久將來修讀與建材、土木工程相關的碩士課程,提升個人知識水平,在職場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