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收入】40歲月入$20,000、冇特別技能!點搵多啲錢?網民:讀書先係出路!

【增加收入】40歲月入$20,000、冇特別技能!點搵多啲錢?網民:讀書先係出路!

【增加收入】40歲月入$20,000、冇特別技能!點搵多啲錢?網民:讀書先係出路!

Advertisement

普遍人會將特定的年齡,視為「人生分水嶺」,如20、30、40歲,同時會以個人收入及成就,判斷他成功與否。假如人的收入未有隨着年歲增長,可能會因此感到焦急。有網民在Threads代朋友的姐姐發文,指對方40歲月薪只有$20,000,並詢問其他網民的意見,有人就指:「讀書才是出路!」

事主詢問如何增加收入的貼文

(點圖了解更多)

Advertisement

事主:「朋友家姐借我個帳嚟問吓Threads大神,40歲姐姐,喺大學畢業之後,第一份工係中學Clerk。之後喺Big 4 Supporting Department 升到officer,人工$26,000,但因為Big 4 壓力太大,37歲嗰陣Discount自己轉咗去2nd Tier做秘書。而家40歲仲搵緊$20,000,冇特別技能,都係識普通Level嘅Microsoft Word同Excel,想問40歲嘅佢,仲有咩方法可以搵多啲錢?」

網民提出意見

A.畀你轉到做HR,你唔好以為人工會好高,做到Head of HR都係得$4萬幾人工,講緊要20幾年經驗。

B.做私人秘書或者助手,人工都係$2萬至3萬,但勝在冇下欄嘢,食嘢唔使錢,執老闆啲免費二手衫,仲有Trip出吓。

C.無特別專業加上年紀唔細,都沒有特別技能,建議問下老闆公司有咩需要,有冇呢位朋友可以add value嘅地方,然後佢自己進修吓呢啲知識,達到專業程度,跟住睇下公司肯唔肯用佢做呢方面嘅嘢。不過既然公司出得$2萬,都好大可能呢個係dead-end位,本身value add就不大,所以進修都無用。亂咁爭取仲會變咗麻煩,阻住上司同老闆做嘢。可能要自我增值再跳槽。增值唔到咁可能都唔會有得加。

D.轉政府工啦,薪高糧準,唔使OT, 年年加薪,返工等放工,完全冇壓力。越接近高層,越唔需要技能。

E.大學/政府 clerk,冇特別技能都可以符合$30,000人工。

F.發展副業,投資有被動收入,其實40+有份正職已經好好,既然受唔到壓就唔好望有高收入,應該注重過自己鍾意嘅人生,有空閒時間做自己嘢會開心啲,我都係40+,仲要待業中。

G.其實都幾睇personality,我都係差唔多情況,轉職轉行由頭嚟過,雖然入職少過以前少少,但工種來講同畢業生冇分別。咁都做咗咁多年嘢,手板眼見功夫,啲文書嘢我係唔識,但轉咗都就快3個月,過probation再加返人工,近返以前份工。當初老細請我都係欣賞我以前工種experience(雖然同而家份工完全唔關事)同埋我都pickup得好快(有新同事誤會我係old seafood)。其實而家啲公司請到正常人都好感恩,所以年紀其實唔係問題,但你有冇工作能力先係重點呢。加油,唔使灰心。我之前搵工都係咁畀人壓我價到$2萬,話我轉行冇經驗,但總會遇到啱心水又啱價錢嘅工。

H.我都係similar case,一時間要佢搵份副業唔容易,做私人公司經濟唔好有機會炒你,考慮入大學政府公營機構做,唔係因為人工高,係因為穩定,如無意外可做到退休,大前提要包醫療保險

I.打份文職工,如果唔係有好特殊嘅技能,係咁上下。上咗位嗰啲就係上咗位,未上位人工都係咁上下,唯一方法可以轉跑道,學技能或者轉行,唔係都係喺個$2萬漩渦度。

J.老實講句,其實佢已經浪費咗自己好多時間。而家經濟環境咁差,加上香港始終暗地裡有年齡歧視。如果唔係中高層又唔係有咩專業,過咗40歲,其實好難轉工。就算俾你轉到,可能做多3、5、7年,都因為年紀大而被裁員。

K.認真答,唔好再諗Office工啦,連$26,000都搞唔掂,唔會搵到咩錢,啲所謂技能(Word 同Excel)可以忘記,不值一提。學一門有興趣嘅手藝,例如整蛋糕,2至3年之後整自家品牌推廣出去,品質好就搵到錢,好過喺Office死磨爛磨得$2萬。

40歲想增加收入的方法

帖文一出,網民都紛紛發表個人意見,有人認為事主提及的朋友姐姐,沒有特別技能,可以嘗試向公司詢問有否需要幫忙的地方,從而增值自己,不過公司只出街$20,000,可能代表已經到達「死位」。最好還是自我增值再跳槽。有網民直言與事主有相同狀況,他建議事主朋友的姐姐嘗試考入公營機構,全因私人機構可能會因經濟差而炒人。另外,有人指增加收入最好的方法,還是轉跑道,或學習特定技能。

中年轉行可以考慮甚麼崗位?

1. 私人教練
如果你本身喜歡做運動,又有心幫助他人達到他們的健身目標,不妨考慮成為健身教練。入行方法很多,通過培訓計劃或修讀課程,就可以成為私人教練。工作內容主要是為客戶設計鍛鍊方案,衡量客戶的表現,並激勵他們持之以恆。

2. 按摩治療師
除了水療中心(Spa),其實醫院、體育中心等機構都會聘請按摩治療師,只要你有一雙温柔的雙手,想幫助患者從疾病、痛苦中康復並紓緩壓力,不妨修讀相關的文憑或證書課程,成為專業的按摩治療師吧!

3. 護理
隨着人口老化,長者服務需求日益增加,護理員就是一大熱門職位。護理員不但學歷要求較低,現時起薪亦不斷調高,更可以在日後進修,並晉身成為保健員。

4. 美容
不想浪費你與生俱來的美感?投身美容業可以為客戶提供護膚、化妝品、髮型設計等服務,將你的興趣變成職業。另外,你也可以選擇用Freelance形式接Job,工作時間更為彈性。

5. 業務管理
企業管理是許多有意轉行人士的理想選擇,除了提供入門級管理和商業法的實踐培訓,日後可以從事各類職業,包括人力資源電子資訊系統,甚至自己創業。現時有一些兼讀課程,即使是放工後也可以修讀,邊做邊學。

3個阻礙中年人士職涯發展的因素

阻礙職場中年人發展第1個因素:傲慢

➤當中年人隨着工作經驗的累積和技能的提升,他們很容易陷入一種自滿和自負的狀態。
➤普遍人初入職場時成長最快,全因為生存的壓力迫使他們學習及進步。
➤不過隨着時間推移,人會變得自滿及懶惰,當沒有外在壓力時,就會放鬆警惕,不再積極學習新事物。
➤然而,這種傾向會令人的思想變得自負與傲慢,對新的思考方式、新知識及新技能都不感興趣。
➤社交場合上,有人會只談自己熟悉的話題,不會主動傾聽別人的話,這種資訊「只出不進」,是傲慢的表現之一。
➤這種行為代表人某個領域很強,而對其他領域不感興趣,多數人都會保持這種狀態,難有突破。

✔改善方法:

職場中年人有傲慢態度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如果要避免這種情況,人們需要保持學習的心態,不斷挑戰自己,擴展自己的視野。只有這樣,人才能在職場上保持競爭力,不被時代所淘汰。

阻礙職場中年人發展第2個因素:勤奮

➤很多人都自認非常勤奮,不過這種努力是否有用?作者格總指,曾聽過一位同事告訴他,之前90%的工作內容都沒有甚麼用,只有10%是可以應用到其他公司,甚至是行業上。
➤這10%並不是具體的工作內容,而是思考的結果,例如是對行業某個角度的看法,快速學習新事物的方法,以及待人接物的細微感受等等。
➤工作的本身當然很重要,但思考比工作本身更重要。當一個人剛進職場,不得不思考如何做事,如何與人打交道;當他對工作越來越上手,就會形成一套思維模式,少有思考。
➤有人雖然勤奮,但他忙得太累,以至於不再思考。這種「勤奮」成了他們的阻礙,無法再上一層樓。

✔改善方法:想要突破瓶頸,需要多思考,不要只盯着手頭上的工作。思考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更好的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增強競爭力。勤奮固然重要,但思考更是不可或缺的。

阻礙職場中年人發展第3個因素:行業

➤前兩個職業瓶頸可以通過個人努力突破,但第三個瓶頸則與行業有關,這與個人的勤奮程度無關。不同的行業在賺錢速度上確實存在差異,因此轉行成為一個難題。
➤許多人詢問轉行的可行性,而作者格總認為,轉行的關鍵在於勇氣。過去15年中,格總在創業和打工的過程中,經歷了6個行業,涵蓋通訊、金融和能源等領域。每次跳槽都相當於轉行,因為在同一行業內成長空間有限。
➤怎樣才有跳槽的勇氣,格總的答案是:金錢。第一份工作時,雖然忙碌,但對消費興趣不大,存下了一些錢。首次跳槽時,作者計算過存款,發現足夠支撐兩年的生活,因此毫不猶豫地做出了決定。這次經歷讓他在後續的跳槽中不再感到糾結。
➤投資過程中,格總接觸過一些年收入10萬人民幣的二線城市技術人員。他們的生活雖然看似穩定,但抗風險能力較弱,儘管他們的能力和責任心並不遜色於年薪數10萬的同行。
➤即使不轉向金融或網路行業,年輕時也應該勇於嘗試其他高收入的行業

延伸閱讀:【職場熱話】人到中年 寧願做junior都唔肯升職? 網民:呢啲先係人生贏家!

延伸閱讀:【轉工轉行】調查指47%中年打工仔因為想有更高人工而轉工 有咩要考慮?

延伸閱讀:【職涯規劃】50歲中年大叔唔識英文︰無學歷就無得做文職?


最新專訪片︰
【星級斜槓族】Tsoul田曜誠無懼現實殘酷 任旁人嘲諷仍堅持追逐跳舞夢 冀能成為有影響力的人

 

Get lastest jobs, career news and
job invitations on-the-go.

Download the CTgoodjobs app

Stay on website
Looking for jobs?

We use cookies to enhance your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Please read and confirm your agreement to our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and Conditions before continue to browse our website.

Read and Agr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