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巴致力推零排放轉型計劃「#MissionZero」協助香港邁向碳中和 ,擁有領先業界的巴士車隊,包括電能及氫能巴士,而所有巴士均為歐盟5型或以上,並承諾於2045年全面使用零排放巴士,較政府的2050年達致碳中和目標早五年。
城巴早於2022年率先引入香港首輛雙層電能巴士及全球首輛雙層三軸雙層氫能巴士,亦是本港唯一具備電能及氫能巴士營運經驗的專營巴士公司,優秀的工程團隊更積極參與新能源巴士的研究與開發過程。城巴副工程主管(支援及技術服務)李嘉明(Kason)表示:「城巴持續秉持創新思維,積極為香港探討未來零排放轉型的交通選項。我們的工程團隊成功研發出適合本港道路及營商環境使用的,全球首輛雙層三軸雙層氫能巴士。」
全港首輛氫能巴士於2024年2月正式投入服務,至今載客營運一周年, Kason觀察到氫能的續航力能媲美柴油巴士:「氫能巴士於投入服務初期,主要行駛九龍區内短路線,表現出色亦深受區内居民歡迎。近期我們安排氫能巴士行駛過海及長途路線,更能表現出其續航能力長、更適合香港山路崎嶇複雜多變的道路環境。」
Kason指出氫能巴士的測試結果亦令人鼓舞,能滿足日常營運需求,行駛過程只會排放純水,有效達致路邊零排放的願景。 「兩年前,我們為香港引入首輛雙層電能巴士,其續航力僅約200公里,配合中途充電時可應付地勢平坦的市區路線。然而我們的巴士每日營運需求約為300至400公里,若採用電能巴士作為替代柴油巴士的目標,需考慮到頻繁充電、車輛數量等營運因素。」
由於氫能巴士從車隊效率、車廠泊位需求、加氫設施數目等,都非常適合地少人多的香港,Kason補充氫能巴士的管理模式與現在柴油巴士很相似,能到「一換一」替代柴油巴士的目標。
引入新能源巴士的挑戰
「最大的困難是沒有經驗、人才,更缺乏相關法例支持。」Kason坦言,香港過去僅將氫氣歸類為「危險氣體」,但並無具體應用規範。為突破法規空白,城巴主動研究全球標準,向機電工程署等政府部門提交技術方案,並引入第三方顧問驗證安全性,「我們counter propose(反向提議)政府,以業界最成熟的國際標準為基礎,制定本地規範。」
遊說過程需要一定時間,亦需反覆證明儲氫系統、燃料電池與緊急應變措施的安全性。城巴與相關政府部門持續保持緊密合作關係,政府最終接納城巴建議的技術框架,更以該案例為藍本,逐步建立氫能車的審批機制,為行業未來定立使用氫能汽車的標準。
展望未來新能源工程發展
城巴的氫能巴士技術冠絕世界水平,包括引用世界知名的儲氫瓶、燃料電池供應商等,工程團隊在全新的氫能技術領域上持續改良。Kason指出,「柴油巴士與氫能巴士的動力系統截然不同,氫能巴士透過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再驅動馬達,維修重點亦從傳統的引擎、變速箱,轉移至氣體管路、電控模組與儲氫罐檢測。我們必須持續學習新技術,方能支援未來新能源車隊的營運。」
城巴持續為工程團隊和維修人員提供專業培訓,涵蓋氣體安全操作、燃料電池檢修等專業課程。此外,亦安排工程團隊及維修人員前往巴士製造商的廠房進行實習。城巴致力為本港運輸業及工程業培育人才,助力政府推動零排放轉型以及推進本港氫能發展。